中新網北京1月6日電 中國娛樂產業研究機構藝恩咨詢今日發佈《2014年中國電影市場影響力研究報告》。報告指出,2014年中國電影繼續高速增長,全年創造票房296億元人民幣,觀影人次達8.3億。
  國產片應對進口片能力增強
  2014年中國共上映影片388部,總票房達296億人民幣,增長率達到36%。而北美電影市場全年票房為103億美元,與2013年相比下降6%。這種下降趨勢還發生在日本、英國、德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多國。在全球電影增長停滯和放緩的背景下,中國電影的速度增長令世界震驚。
  從國產片與進口片貢獻看,國產片308部,產生票房161.55億元,占總票房的54.51%;進口片80部,票房134.84億元,除印度國產影片市場份額占到8成以上的特例外,只餘日韓和中國的國產片市場可以占據半壁江山。
  2014年好萊塢市場最具競爭力的前30部影片中18部當年引進中國,而《饑餓游戲3》和《霍比特人3》也將於2015年在國內上映。這些影片在美國共產生33億美元票房。這18部影片及《冰雪奇緣》和《霍比特人2》共20部影片在中國創造票房15億美元,占中國電影總票房32%。
  與此同時,2014年國產片前20名共創造票房約100億人民幣,占中國電影總票房33%。由此可見,中國電影的增長並非完全依賴進口大片,中國電影整體市場及國產電影的提升是國產片勝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好萊塢進口大片不是目前中國電影最大的威脅,因為其最具競爭力的影片均已進入中國,即使未來配額放開,進入中國的也是其二流和三流影片。中國電影目前真正需要的是提高自身影片創作質量。
  國產片類型多元化
  從2014年票房前30名中,愛情、喜劇和動作三種類型共同撐起了中國國產片近70%票房,其他如武俠類、驚悚類、魔幻類、等多種類型共同發展,可以說國產電影在多元化類型探索上的效力漸現。
  除類型多元化之外,中國電影還出現了一批具有創作力和市場號召力的導演和作品,如《智取威虎山3D》、《親愛的》、《匆匆那年》、《後會無期》等受到觀眾追捧,也涌現出一批青年電影導演。
  從近兩年中國電影觀眾看,19-40歲觀眾占到總觀影人次的87%,其中19-30歲觀影人群占比超過5成;從學歷看,大學本/專科占到8成,由此可見,年輕白領已經成為中國核心電影觀眾。
  報告認為,一方面,中國電影新力量正在快速崛起,新晉、跨界導演作品以及話題性電影顯著增加,這些電影打破固定模式,受到年輕觀眾的喜愛。另一方面,除影院快速發展外,電商網站迅速崛起優化電影票價和擴展電影新用戶,多元營銷激發用戶觀影意願,“渠道+觀眾+營銷”合力促進中國電影增長。
  中國電影已成全球票房增長引擎
  報告估算,2014年由電影所帶動的整體產業規模超過687億元,間接提供不少於50萬個就業崗位,隨著中國電影的快速發展,其對經濟的貢獻將會愈加重要。
  2014年全球票房達到375億美元,美國占27%的市場份額,中國占13%。而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等8個國家票房占比均不超過5%,排在第三位的日本比中國電影市場低8%。
  從全球電影票房增量看,2014年增長16億美元,中國貢獻增量的75%。而2013年增長12億美元,中國市場貢獻率為67%,由此可見中國對全球電影票房增量市場起主引擎作用。
  不僅如此,中國電影市場正在潛移默化的改變世界電影格局。一方面,中國已經成為好萊塢賺取全球利潤的豐厚來源,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均已在中國內地設立了辦事處,謀求在中國長遠發展;另一方面,歐洲電影節主席紛紛到訪中國,歐洲電影導演也在紛紛轉向與中國的合作。到2014年底,與中國簽署合拍協議的國家已達10個。
  報告也認為,中國電影快速發展的同時仍有很多有待提升和完善之處。目前,中國電影衍生品發展緩慢,產值比重低、產品類型少且銷售渠道不完善。雖然電影類型發展趨於多元,但是中國電影觀眾類型單一,中老年、兒童、男性、家庭、農村等類型觀眾比例小且觀影頻次低,且不斷呈現出中小投資的熱門類型影片扎堆上映引發同質競爭的現象,這些在未來仍待尋求突破。(完) 
(原標題:報告稱中國電影2014年票房296億元 觀影人次8.3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44mlbfo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