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映虹
  在教師里,學生除了學習,還有豐富的人際關係活褐藻醣膠動,例如給同學慶生,甚至做游戲等。
  這樣一個教室和中國教室相比,更像是一個家庭。它的功能不止是上課、做作業和考試,而是讓孩子們感到這是他們的第二家庭。和中國學校的班級以某年級某班相稱不一樣,美國的班級是以主講老師的名字來命名的,某先生、某女士、某小姐,他們就像是孩子的監護人。教學時老師也儘量用生動的形式,包括用做游戲來進行。這樣人性化的教學環境當然是有代價的,這代價就是學習氣氛。一進中國的教室,孩子們就感覺這是一個和家庭以及鄰裡完全不同的社會環境和人際環境,褐藻醣膠到了這裡,他們的全部註意力和精力只能往學習上貫註,他們的觀念是在教室里應該分秒必爭。毫無疑問,對於嚴格的訓練來說(用中國話說是“上規矩”),尤其是那些難以通過趣味和生動的方法灌輸給孩子的抽象知識,中國的教學環境無疑更有效果。而美國小學的很多活動,在習慣了中國教育制度的人看來會百思不解:難道這也是教育嗎?這不是玩嗎?這樣能學到什麼知識呢?
  美國小學教室內的活動如此安排,是建立在“童年”這一人生階段在美國文化中的地位上的。一年有兩百多天的時間,七八歲的兒童每天要規規矩矩、正襟危坐朝著同一個方向,“眼睛看老師,耳朵聽老師,嘴巴閉起來”,這從美國文化看來是無法接受的。美國文化也不能接受“生活的這一個階段就是為了下一個階段作准備”這樣的觀念,它強調人的不同生活階段各有它獨立的地位。兒童時代童稚初開,是為了享受生活而非承擔壓力的,哪怕在學校也如此。從這個角度出發,教室環境如此安排也就不奇怪了。美國人對兒童—支票借款—甚至不單是兒童——最常說的話是“好好玩”和“玩得開心嗎”,而不是“聽老師話”或“遵守紀律”。
  這種生活態度看重人生的愉悅,當然就不利於向兒童灌輸大量與他系統家具們實際生活無關的抽象知識。在一定程度上,這是游樂場和競技場的區別。
  如此重視童年生活本身價值的“美國特色”,總的來說,不利於數學作為一門抽象的學科在早期教育中的效果。有些因素本身雖值得推崇借鑒,尤其是初等教育應儘量照顧學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在知識灌輸和方法訓練馬爾地夫上讓他們相對輕鬆,讓其個性也獲得自由和充分的發展,但這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變得像是不合時宜的奢侈品。
  美國學生固然抽象思維差,但他們在生活實踐中動手能力強,團體協作意識強。這兩點都是在初等教育中培養起來的,一定意義上是用數學成績差換來的,這和中國學生正好倒過來。中國學生成績再好,往往是一個人從小就被灌滿危機和競爭意識,喪失了童年的天真和樂趣。美國小學生相互是玩伴,中國已經是競爭對手。
  高深的數學與現實生活關係不大
  再具體來說,我想美國社會的三大意識形態傳統,即平等主義、實用主義和反智主義(或民粹主義)的糾結,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對數學教育的重視。
  美國的平等主義體現在初等教育的數學教育中,就是遷就中等程度的學生。具體表現在不是儘量把一個班級的“普羅大眾”往少數成績好的學生那個方向去引導或施壓,而是儘量照顧他們現有的程度,並把重點放在幫助落後生提高上。很多中國家長對美國小學數學教學的程度之低和進展之慢到了瞠目結舌的地步。這樣的數學教育當然容易缺乏生機和挑戰。中國數學教育不但承認而且提倡的“心算”在美國很難受到推崇也和這個因素有關。網上有關數學教育的討論中,一位美國網民說他小時候心算很好,他自己也不清楚是什麼原因,但他的幾位數學老師都要求他在同學面前一步步用“手算”把心算過程列出來,讓大家都看得懂,結果他反而常常出錯,後來就對數學失去了興趣。
  美國杜克大學公共政策教授傑克布·費克多發表過一個有影響的研究報告,指出平等主義給數學教育帶來的問題和後果。費克多的研究證明,美國數學教育失敗,是因為它為了平等犧牲了效率,或者說為了普羅大眾而犧牲了精英,而從長遠看普羅大眾也沒有得益。他說很多老師有一個誤解,認為那些數學天份稍高的學生總是會自己努力或一直保持這個成績的,但這完全錯了。這些學生得不到鼓勵和支持,很多人就慢慢變得和一般學生一樣,到頭來美國大學很多對數學有特別要求的學科常常缺乏生源。
  平等主義就是反精英主義。與此相聯繫,美國也是一個有著實用主義和反智主義傳統的國家,這一點很多只看到美國高端科技和發達的人文學術的人可能會吃驚。實際上,和其他國家相比,美國文化最大的特點並不在於它的發達,而是多元化。所謂實用主義和反智主義,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對很多在實際生活中很難找到應用價值的學科和知識,抱懷疑、消極甚至否定的態度,主張教育應該多和生活相結合。美國文化雖是從歐洲文化中繼承下來的,但它在科學和哲學上的抽象思維發展得很晚,在西方科學的“祭師”(即抽象思維)和“工匠”這兩種傳統中,美國代表的更多的是後者,它的重要人物都是工匠型的,如最早的富蘭克林和後來的福特、萊特兄弟等。直到今天,美國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很多人都不是在美國受初等教育甚至大學本科教育的。
  受這種傳統的影響,高深一點的數學(不是算術)被看作是智力的奢侈,邏輯的游戲,讓少數人去發展可以,讓多數學生去花功夫則是浪費時間,長大後在實際生活中毫無用處。前面提到的費多克教授的文章中就說,以杜威為代表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潮和實踐,在一定程度上也融合進了美國公共教育的觀念,不利於數學作為一門抽象學科的發展。
  對數學的要求:美國的不足顯而易見
  以數學為坐標,對比中美兩國的初等甚至中等教育,美國的不足是顯而易見的,但對比不能到此為止。應該說,如果美國是不足,那麼中國則是過剩,尤以今天的“奧數”熱為甚。一個不足一個過剩,說明兩國初等教育的整體目標很不一樣,彼此都應該以對方作為借鑒。和物理、化學、生物這些學科不一樣,數學除了培養人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外,在實際生活中主要是一門工具,所使用的範圍很有限。中國初等教育的數學比美國要高深,這一方面有利於人的早期邏輯思維的發展,但另一方面它的灌輸和強化所需的時間和精力,又確實讓孩子們的童年和少年付出了太大代價。而且對於多數人來說,辛辛苦苦學得的那些數學知識在將來的日常生活中不過是“屠龍之技”,而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少還是有用的,或者只要你想發現它的用處就能發現。
  在這個意義上,美國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的GRE一般測試中包括數學,其含義值得在這裡一提。GRE一般測試有三個項目,第一即語言理解能力;第二即分析問題的能力;第三即對基本數量關係的理解和處理能力,這基本是考你的算術和數學。所謂“一般測試”就是不管你考哪個專業,是必考的。中國和其他重視數學的國家到了研究生入學考試這一級,人文和社科類是不包括數學的,而美國雖然之前不如你重視,但此刻卻必考。考什麼呢?即使用美國的標準來衡量,其內容基本上不超過初中水平,而另外兩個科目的程度設定為大學本科畢業,它們之間隔了8年的教育程度!這就說明,美國教育制度基本是把數學作為工具來看的。可以說,一般人的生活經驗都可以證明,他們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數學知識確實不超過初中數學的水平。這種對待數學的態度,雖然是實用主義,但又未嘗不可以拿來給對它“始嚴終棄”的其他國家提供一個參考。
  摘自《同舟共進》2013年第10期  (原標題:美國學生數學成績為什麼差(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44mlbfo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